2012-05-19
由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上海庙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5月15日在上海庙镇鹰骏公园隆重开幕。
开幕式现场 李玉摄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主编李树峰代表主办方致词,他说,鄂托克前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资源富集,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鄂托克前旗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摄影基地”、“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中国内蒙古摄影发祥地”三项殊荣,成为中国艺术摄影创作基地之一。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中国·上海庙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这是我们艺术摄影界的一件盛事。希望各位艺术摄影家们能够用好你们的照相机,拍摄出最新、最美的鄂托克前旗,也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经常到鄂托克前旗考察采风,拍摄鄂托克前旗的自然风光、民间文化、社会发展倩影,为鄂托克前旗的发展营造氛围,呐喊加油。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主编李树峰代表主办方致词 李玉摄
上海庙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盛大开幕 李树峰摄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齐聚上海庙,以万亩马兰花为主题背景,对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艺术创作等各领域展开了全面的拍摄和表现。摄影节涌现出多幅紧紧围绕鄂托克前旗的优秀摄影作品,同时,鄂托克前旗也将借助这些有力度的摄影作品的传播,进一步打造文化草原品牌,提升地区知名度。
盛开的马兰花让摄影家们陶醉其中 李玉摄
焦点 卢旭摄
镜中明星 李玉摄
深入社区拍摄群众文艺活动 李玉摄
目标一致,角度不同 李玉摄
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鄂托克前旗于1980年8月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交界。全旗土地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现辖上海庙、敖勒召其、城川、昂素4个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鄂托克前旗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境内,分布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42亿吨,远景储量为500亿吨以上。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旗境内,已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探明优质紫砂陶土储量100亿吨,方沸石储量40亿吨,石膏储量1.3亿吨,盐储量250万吨,芒硝储量20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可观。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有古河套人遗址、宥州城、明长城等历史古迹和三段地工委、王震井、延安民院城川纪念馆等革命旧址。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遗址,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展现出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2011年,全旗上下全力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坚持抓大事、抓关键、抓重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6亿元,增长24%;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80%,超既定目标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89亿元,增长76.7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在全区101个旗县中由38位前移至2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04元,增长19.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93元,增长15.16%,增速居全市第一。
2012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工业崛起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第一抓手,坚持民生第一目标,注重产业带动,强化项目推动,创新富民方式,努力构筑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亿元,增长17.5%;财政总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27.8%,力争突破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增长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00元,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增长13.9%。
感受经济建设的力度:榆树井煤矿与长城60万吨煤矿
榆树井300万吨煤矿由中国双维投资公司和山东临沂矿业集团共同组建的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是上海庙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的标志性项目。煤矿总投资14亿元,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可达500万吨/年。榆树井矿区面积24.56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4.5亿吨、可采储量2.8亿吨,矿井服务年限74年。该矿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投产。长城60万吨煤矿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是上海庙矿区第一个投产的煤矿。煤矿总投资5.5亿元,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长城煤矿原规划井田面积1.206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656.9万吨,新规划井田面积6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8759.5万吨,矿井服务年限84年。该矿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7年底进入试产阶段,现已全面投入生产。摄影家们来到榆树井煤矿和长城60万吨煤矿,感受了煤矿企业现代化的生产与管理,对绿树环绕的矿区进行了采风与拍摄。
欣赏绿色的水库:引黄供水工程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引黄供水工程是为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提供工业、生活用水的基础性工程。该工程由水源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四部分组成,一期工程总投资9.6亿元,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工程一期的蓄水水库恰似镶嵌在广袤的鄂托克前旗上的一块翡翠,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家前来拍照。
体会新型的草原生活:生态建设与花园小区
近年来,鄂前旗严格遵照农牧业“三区”规划,对禁止开发区实行整体退出,对“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蓄政策,全面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通过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良种牧业补贴,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和作物,发展舍饲养殖,草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改良草场、封育治理,对生态植被建设与保护好的农牧户,旗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生态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全力加大草原执法检查力度,严格禁牧休牧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共实施人工改良草场298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较以往提高了30个百分点,2009年,鄂前旗荣获“中国绿色名旗”称号。
对牧民的草场实行双方自愿的补偿性禁牧,必然牵涉到诸多牧民的生活安置问题。鄂前旗出资兴建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提供给牧民,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同时小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百日文艺演出”等由多才多艺的牧民自发组织的晚会,来充实居民的文化生活。摄影家们欣喜地抓拍了许多小区居民欢愉休闲的生活图景,也对百日文艺演出中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留下了珍贵的镜头。
壮阔悠远的历史文化:明长城—鄂前旗段
位于鄂前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公里,在鄂前旗境内长达58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每墩相距150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鄂前旗境内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鄂托克前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千疮百孔,但它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托克前旗西南部保留有明长城60多公里,是内蒙古唯一保留明长城的地区。摄影家通过镜头,表现了经历百年风蚀的却依旧雄壮苍凉的长城遗址。
富有独特地方色彩的旅游资源
上海庙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上海庙镇区以北,紧邻市政规划区。该项目是上海庙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核心项目,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演艺业和马产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演艺、商务、会展、康体、养生为一体的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区、西部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上海庙旅游综合体项目由内蒙古上海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旅游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先期建设草原大舞台、那达慕广场、蒙古大营、北纬38°主题酒店、门景、敖包祭祀广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8个组团近50个景点的旅游综合体。
上海庙草原大舞台是一座集演出、餐饮为一体的联欢性质的演艺建筑,可同时容纳800人观看演出。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平面是一个直径为99.9米的圆形,其灵感来自于蒙古传统聚落建筑,总体高度为45.9米,24个直径为3.9米的镶嵌着金色云纹的红色石柱,遵循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围绕建筑主体排列。草原大舞台突破内蒙古旅游大型草原演艺的空白,将时代性、历史性、文化性相结合,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草原演艺项目。主场演出原创剧作《神圣玛尼宏》,历时三年精心打造,集数位专家之心血,结合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演绎了塞外草原第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歌舞英雄史诗。上海庙草原大舞台的建设,传承、保护和弘扬了蒙古音乐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加强了区域交流合作,将成为上海庙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文化旅游名镇的重要载体。
上海庙国际赛马场坐落于上海庙镇万亩马兰花草原上,是目前国内设计一流,建设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赛马场之一。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比赛场地设有标准环形跑道及马术表演等。跑道周长2500米,里圈2000米。赛场内可举行鄂尔多斯走马赛、速度赛马、马术表演等活动。赛场看台坐南朝北,长270余米,可容纳3700人观看表演。三座穹庐式屋顶飘逸大方,表现出鲜明的蒙古文化特点和现代建筑时尚的风格,赛马场整体设计体现了生态化、人文化,是集蒙古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性赛马场。
马兰花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上海庙镇境内,北距平罗县37公里,西距银川市43公里,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列入生态自然保护区,当时马兰花保存面积只有4万多亩,鄂前旗通过围封、禁牧等措施,使马兰花面积扩大到10万多亩,是内蒙古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马兰花保护基地之一,也是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内蒙古摄影家创作基地。
鄂前旗上海庙镇广袤的草原上,有一条神奇的峡谷,被誉为“草原大峡谷”。它西起黄河东岸,东连鄂前旗上海庙草原,东西长8千米,深20米,宽10—60米,大峡谷地形独特,沟壑发达,纵横交错,是旅游探险的绝妙去处。走进“草原大峡谷”,两壁峭立,蜿蜒回肠,神幻复杂,扑面而来的土峰沙壁会使远离城市喧嚣的人心旷神怡,感受鄂尔多斯台地的天高云淡,也不得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草原大峡谷奇特的地貌经常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近年来,在此地摄影视剧已达19部之多。《贺兰雪》、《绝地苍狼》、《陈真》、《苦泉纪事》等十几个影视剧组在此进行外景拍摄。
马兰花生态自然保护区、国际赛马场、草原大舞台和草原大峡谷等景观,都成了摄影家们争相拍摄的素材,大家一边欣赏和感受凸显着蒙古族气息的人文和自然奇景,一边留下了大量的令世人心旷神怡的摄影作品,为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为鄂托克前旗织出了完美的影像画卷。
京ICP备19002733号-1 /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 电话:010-64959004 /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电话:010-64959004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