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5月10日,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晓光的《我的农民工兄弟》摄影作品展将在金陵图书馆展览厅开幕。展出的80幅照片,是他从15个月拍下的5万多张照片里精选出来的。镜头下的民工们,辛勤工作,挥洒汗水,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简陋条件下的幸福感最动人
农民工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事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状态却不为人知。“我就是想尽点作为摄影师的职责,想走近他们,想记录他们的生活。”刘晓光对记者说。他也没想到,一拿起相机,就是15个月。
走进工地,举起照相机,刘晓光一开始遭遇到的是白眼。“他们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对镜头很抗拒,想把我赶走,还说再不走就拿水泼了。”他带着笑容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我是个摄影师,我只是想记录你们的生活,没有其他目的。”这个过程很漫长,直到两个月后,他才成功地拍摄完了第一组照片。照片洗出来之后,他带着照片再去工地,送给被拍摄对象,民工们呼啦啦围上来,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笑了。
就这样,刘晓光和民工们交上了朋友。15个月的时间里,河西地区的建筑工地和环卫所,以及民工们居住的地方他都跑遍了,“除了上班,其他休息时间我基本上都在工地。”
很多节假日,他也是和民工们一起过的。去年中秋节,他拎着几盒月饼,和民工朋友一起赏月;去年的除夕夜,他在一处工地上和100多位民工一起守岁,在他们的宿舍里,有位民工的儿子打来电话说“爸爸你少喝点酒”;今年春节,他又去了河西一家环卫所,和刚刚下班回来的环卫工人一起包饺子、看春晚,问他们为什么不回老家过年,他们说:“我回去了,如果南京下大雪怎么办?你们出门就不方便了。”……
这些朴实的话语,总是让他忍不住湿了眼眶。
15个月的时间里,刘晓光不断按动快门,拍下民工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工作艰辛、生活不易,但心酸之外更有欢笑。“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的知足、满足和幸福感,特别让人感动。”
有一对年轻夫妻收工后蹬着三轮车回家,下起了雨,妻子在后座撑一把大大的伞,两人在风雨中幸福地微笑着;有一张照片拍于2011年的中秋节,当天下午,夫妻俩请了假,带着公司发的月饼,去江宁看儿子。为着一家团聚的佳节,丈夫昂着头笑得眯起眼睛满脸褶子,妻子对着镜头笑得有些拘谨,眼神里的幸福却无比耀眼;有一位民工举着刘晓光拍摄的他工作时的照片,骄傲地伸手指比出大大的“V”字;有80后民工光着膀子干活,泥土混杂着汗水沾了一身,转头看到相机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因为“建鸟巢的时候我在,南京青奥场馆建设我也在,特自豪”……
刘晓光镜头里呈现的这些画面,让简单的幸福感跃过纸背,直抵人心。“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到周末,去工地门口院子里买点日常用品,剃个头、修个面只花5元钱,就很高兴了。所有这些细节,这些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最动人。”刘晓光说。
摄影展的开幕式,刘晓光也邀请了他的民工朋友一起来。特别是剪彩环节,这次改为“解彩”。“邀请4位民工兄弟,解开扎在大门上的彩带,推开门,就算是开幕式了。”刘晓光说。
要去参加开幕式的民工们也挺激动。刘晓光告诉记者:“他们非常高兴,这几天就惦记着这个事呢,见到我就问。有两位是环卫工人,刚发了新工作服,今天告诉我到时候要穿着新工作服去。”
京ICP备19002733号-1 /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 电话:010-64959004 /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电话:010-64959004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