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杂志封面人物颁奖词

2013-07-18


黄一鸣
    他在黎村苗寨长大;用相机与海南进行了31年的对话,《闯海人》、《慰安妇》、《烂尾楼》等近十部关于海南的摄影专题,真实记录了故乡百姓的生存命运,他把重要的话都留在照片里,总能以目击者的影像力度让我们重温那句成语:一鸣惊人!
 

李学亮
    他由音乐而进入摄影,在天山南北拍摄二十多年,人迹罕至的戈壁、大漠、雪峰是他摄取不竭的灵感之源,他说:“只要敢走,绝对有精彩!”人称“大漠独行侠”;风霜磨砺使他的影像富有特殊的品性与质感,为新疆地理积累了独特的文献。
 

余海波
    作为记者,他在深圳疯狂地奔跑拍摄了23年,并与深圳一起成长;他说:“深圳,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河流;而摄影,则是我生命中的帆;”他所拍摄的深圳的照片,既是一座城市的心灵史,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前沿的变革史,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傅拥军
    从大货车司机、交通警察,到摄影记者,他一路走来;镜头向下,以积极善良的心态关注生活细节;倡导“快拍快拍”,“慢拍慢拍” —— 每天都拍最有意思的照片;他更像是西湖边的一棵树,守护着心灵的纯粹与安宁;他的影像为新世纪百姓生活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做了忠实记录。 
 

王琛
    他办协会、促环保、做公益,把摄影作为追求美善的媒介;迷恋像鸟儿在天上飞翔的感觉,不停地用相机测试《地球的温度》;飞遍了七大洲、四大洋,拍了30万张反转片,是中国航拍里程最多的摄影家之一。他的“人生因摄影而精彩”,摄影因他的“飞翔”而更绚丽。
 

梁达明
    他一出生就看到了照相机;他说:“我就是为摄影而生的。”倡导“像上帝一样创造,像奴隶一样劳动”;醉心于对摄影工艺的掌控,被称作“用灵魂摄影的‘手艺人’”;拍人像,拍风光,拍纪实,被称为“百变摄影家”,为增强中国摄影的活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袁学军
    他是摄影界有名的“拼命三郎”和“获奖专业户”;投身摄影四十年,以悲悯的情怀,执着拍摄“能够留得住的照片”;他的作品穿透表层的浮华与喧闹,在战争与人性的交汇地带,在广袤的中国城乡,呈现生活的底色和生命的质感。
 

程玉杨
    他曾是优秀的记者,转型成为艺术家;使用大画幅相机,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现实的审视融合在一起,用反像观看世界,让我们重新理解现实中的时空关系,拓展了摄影语言的边界,使传统影像在数码影像时代具备了当代艺术的属性。
 

于德水
    从《中原土》到《黄河流年》,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真诚,纪录了20世纪末叶中原农民在大天大地之间的生存状态;他的影像平和、自然,冷静谦抑中潜藏着激情,韧度与刚性中弥散着细柔的诗意;他忠诚于一个承诺,为“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殚精竭虑,默默奉献。
 

汪芜生
    三十年前与黄山首次相遇,他便有了“面对宇宙裸体时的颤栗”;三十年后,他拍摄的黄山“黑白摄影山水”被欧美艺坛尊为“现代东方山水”经典,与石涛、渐江等七位古代山水画家作品联袂展出;他与东山魁夷在联合国总部举办联展;他的作品为影像风格探索做出样板。


王苗
    当四月的春风吹醒冻土之时,她从野外拾回“小诗”,被称为“影像诗人”;重走“唐僧取经之路”、“马可·波罗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大陆人文地理摄影的先行者”;她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广泛影响的大型摄影活动策划人”,赢得了摄影界的普遍尊重。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