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在现实与艺术之间——海宁五位摄影家作品研讨会”成功举

2013-11-13

“镜间30°——海宁中青年摄影家作品晋京联展”&“影像:在现实与艺术之间——海宁五位摄影家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3年11月8日上午10时,由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海宁市文联、《中国摄影家》杂志、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狮子座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皇家摄影俱乐部共同承办的“镜间30°——海宁中青年摄影家作品晋京联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更前、张桐胜、李树峰、李舸,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浙江省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新,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燕子,海宁市文联主席王珏等领导和相关专家、嘉宾四十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海宁市文联主席王珏主持开幕式,浙江省海宁市副市长胡燕子在开幕式上致辞。她首先对在百忙之中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说,海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皮革之都、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的美称。此次晋京摄影展的作品正是本土摄影作者对家乡深厚情感的凝聚。他们用镜头追求创作之美,不断提高摄影的可视性,而更重要的是展示出海宁这块地域特有的文化风采。
    此次晋京展的作者代表张庆中发言说,我们五位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所展出的作品也都是近年来以此地百姓生活、特有景观、风土人情为素材创作的摄影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们无比热爱着它,希望能用我们的镜头来表现出当今海宁的独特魅力。当然,晋京展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展示机会,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的作品肯定还有许多不足、摄影艺术水准也还不够高,所以请求各位能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提高。
    开幕式后,随即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了“影像:在现实与艺术之间——海宁五位摄影家作品研讨会”。会场上济济一堂,参加研讨会的有著名摄影家及评论家李树峰、解海龙、张惠宾、金宁、吴砚华、藏策、唐东平、刘铁生、李云雷、郭广林、练春海,以及海宁市文联的王珏、周润三和参展的五位摄影家。
    研讨会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部主任阳丽君主持。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针对本次参展的几位作者作品进行了指导性分析,结合当前摄影界的发展趋势指点迷津,对海宁摄影方面的整体水平进行了一些客观评价,对今后海宁摄影的发展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近年来,海宁市坚持把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市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核心要务当中,把海宁文化建设作为评价海宁发展水平、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认真抓好海宁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积极为当地的文化工作者牵线搭桥,创造开放的才华展示平台、快速的人才成长渠道,不断强化文学、美术、摄影等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具有嘉兴、全省、全国性影响的中青年文艺创作群体。
2011年以来,海宁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文化事业转型发展,实施“当代海宁中青年文艺人才重点扶持工程”,每年安排部分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对中青年文化艺术人才的扶持,既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当代本土文艺领军人物以接续历史文化名人,也为当地文化界走出海宁、走向全国铺平了道路。
    本次摄影展从2013年11月8日开始至11月17日结束,为期十天。
 
 
五位摄影家简介
    张庆中擅长人文纪实摄影,主要作品有《群防》获全国消防摄影比赛优秀奖;《闹新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生活的和谐”摄影大赛优秀奖;《雪夜》在法国巴黎第六届国际摄影展中被评为评委收藏奖;《痛失金牌》获香港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闻及纪实摄影类银奖。
    王超英在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纪实摄影等领域成果丰硕,其《天下奇观海宁潮》、《海宁皮影戏》、《潮乡婚礼海作证》、《潮韵》、《青春旋律》、《朝拜》、《晨炊》、《藏北母女》、《百叶龙之乡》、《不会消失的皮影戏》等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影赛中接连获奖。他的反映海宁市“三大文化”的摄影作品曾多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朱峰擅长后期创意,作品《展翅》获第64届香港国际沙龙影艺联盟金奖;《“虎”口夺子》获第64届香港国际沙龙香港学会铜奖;《雪鹭寒湖图》获上海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汉宫秋月》获第40届纽约摄影学会国际展铜奖。
    潘天勇偏爱风光,其《村口》获《大众摄影》月赛优秀奖;《烟雨寻幽》获2008年大众摄影网络赛人气奖,2008年入选上海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交流展。
    陈杰是“80后”,擅长拍摄新闻纪实类,作品获奖几十次。他关注钱塘江的潮水和人文,也关注江南民间的老手艺老行当,眼下正在逐步完善《钱塘渔者》、《江南老行当》、《嘉绍大桥建设者》等专题。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