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这张照片的用光、构图等技巧当然很专业,但能打动评委的,应该是其题材:极度贫困的乡村破烂的教室,衣着破烂的小学生,兢兢业业的乡村教师……最抓眼球的有两点:穷到连黑板都没有,只好直接在土墙上写板书;旁边一个小女孩背着弟弟专心听讲。
有人又要骂通过表现中国的落后向外国人领赏。中国当然还有很贫穷落后的山村,学校在许多地方也是被忽视的角落,外传这些家丑,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但是不能通过造假,贩卖别人的贫穷来获取自己的名利。这张照片最抓眼球的两点,违背了生活常识,正让人觉得其虚假。在土墙上写字,很难擦掉,下一节课怎么办,难道只为摄影师上这么一节课?那是山区,再穷也不至于连木板都找不到一块来当黑板。最前排明明还有个位置,背弟弟的小女孩为何不坐下来,非得站着?何况那个小弟弟年龄已足够大,完全可以下地自己站着了,那么站着背着能坚持多久?
这是四川大凉山彝族山村的一间“教室”。那个地方近年来已成了中国摄影胜地,无数或专业或业余的摄影师都去那里拍摄了无数照片,这间“教室”也被拍了很多次,简单地搜索,就能找到两张表现内容雷同的照片,都是教师在土墙上板书,右边都有一个小女孩背着小弟弟站着听讲。只不过,一张是上海摄影师草堂在2012年11月上传的(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048543 ),一张是重庆摄影师张人可2013年4月上传的(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67151 )。从土墙的纹路、字迹可以知道是同一个房屋。但是参与拍摄的小孩人数不同,教师也不一样,难道那个地方的师资、学生流动那么大?
从周抚阳获奖作品较清晰的图片(http://www.shangtuf.com/UserFiles/20140319/McXdK20140319090324.jpg ),可以看出土墙上有模糊的“……放学”字样。从张人可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出是“下午四点放学”,旁边有一串汉字数字也出现在周抚阳的作品上。草堂另有一张该场景的局部特写(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27912 ),也可以清楚地看清“下午四点放学”,但旁边没有汉字数字,下方的“好好学习”在张人可的照片中则被其他字覆盖(草堂还有一张局部特写,显示“好好学习”下面原来还有清楚的“天天向上”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108476 )。由此可以推断这三张照片的拍摄时间顺序是草堂最早,张人可其次,周抚阳最后。所以周抚阳的获奖作品以及张人可的作品,不仅是摆拍,而且是抄袭别人构图的摆拍。草堂的作品也是摆拍,是否抄袭别人的构图则不清楚。
摄影师明日月在2013年11月上传了一张同一个“教室”教学的照片
(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2308239 ),
从墙上字迹判断,应与周抚阳的作品差不多同时拍摄,只不过墙上多了一张毛主席像。
小李飞刀在2013年5月和2014年3月先后上传了两张该“教室”的照片
(http://www.guandongphoto.com/read.php?tid=338289
http://www.guandongphoto.com/read.php?tid=475529 ),
可知该“教室”是有一块大黑板的,其他摄影师为何不用,大概是出于构图和色彩的考虑。
从这些照片看,这间“教室”的屋顶非常破,有大大小小的窟窿,很适于拍摄取光,却不适于房屋使用,否则来一场雨就上不了课(大凉山多雨)。如果这真的是间教室,修补屋顶并不需要多少费用,需要的是人力(在周抚阳、明日月的作品中,屋顶最大的窟窿已经被补上了)。同样,教室地上堆满垃圾,需要的也只是人力清扫,与贫穷无关。难道摄影师想让人们觉得那里的人不仅穷而且懒?我怀疑这其实是一间废弃的仓库,被摄影师们拿来当作摆拍的摄影棚了。
摆拍是纪实作品的大忌,何况是造假,更何况是抄袭。抄袭的、造假的、摆拍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的大奖,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嘛.
京ICP备19002733号-1 /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 电话:010-64959004 /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电话:010-64959004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