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4-10-26


    10月25日下午三点,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连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冬梅、连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唐记南、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学术主持鲍昆、参展艺术家张大力、王庆松、刘铮以及来自全国的各大媒体记者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据悉,由清远市人民政府、连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以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现已进入紧张倒计时阶段,展览将于11月21日至12月22日在广东连州举行。本届展览由著名摄影批评家鲍昆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将带领来自美国的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法国的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玛蒂妮·雅斯提尔(Martine d'Astier)以及毛卫东、章翔鸥、施瀚涛、吴毅强、尚陆等十一位策展人展开对当代摄影的探讨。

    历经十年的探索,连州摄影节在海内外摄影界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并被誉为中国“最具专业水准的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为中国摄影界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有效平台,中国摄影家们可借此了解国际摄影艺术展示的最新动态,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摄影艺术和文化、社会风貌。评论家鲍昆说,“作为一个严格按照国际摄影节模式操作的摄影节,连州从始至终都严格执行策展人制度——每年寻找一到两位主策展人搭建主体结构,制定具体的学术主题方向。在主题设定上,观照当下地球文明的显性话题,兼顾转型中国所遇到的文化问题和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索。”第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从“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的主题出发,经历“观察与被观察”、“影子的炼金术”、我的照相机”、“在场与再现”、“这个世界存在吗?”、“向着社会的景观”、“故事,离真相有多远?”“告别经验”等不同主题,对中国乃至世界摄影以及相关的国际国内社会、文化、经济、民生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让展览更加精彩和国际化,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对总策展人选择颇为用心,她邀请在国际和国内业界具有思想创见和专业影响力的人物担任策展人,如纽约ICP策展人菲利普斯·克里斯多夫、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中国当代艺术最资深的策展人栗宪庭、鲍昆、杨小彦、费大为以及那些富有创见的青年策展人,他们为历屇摄影节精彩的展示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激情,他们对展览策划的专业、严谨的学术态度,是连州摄影节继续保持鲜明的个性与不断的活力的坚实基础。

    因举办了一个国际性的当代摄影节,广东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城市逐渐成为通往世界的“摄影之城”,被世人所关注。一批从连州摄影节走出的艺术家如鸟头、王宁德、姜健、骆丹、陈晓云、张晓、王久良、孙彦初、陈哲、塔可等青年摄影师,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历经十载的滋养和发酵,摄影艺术的种子在连州扎根、发育。摄影艺术对连州城市的影响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往从不敢迈进展场、无心靠近艺术品的连州市民,如今能带上自己的长辈、小孩与参展艺术家一同欣赏、讨论作品。摄影让连州走向世界,世界因摄影而认识连州。

    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以“再造奇遇”为主题对当代摄影进行继续探索。一方面,连州小城与摄影的结缘如同奇遇,未来的十年连州将为摄影艺术创造新的奇遇;同时,摄影在为连州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之后,摄影艺术也将更加深入到这个城市的生活中,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摄影如奇遇,摄影发明后的大部分年代是摄影师们在发现这个世界的奇遇,强调“发现”;而艺术总监段煜婷认为,摄影不再只是以摄影之眼发现和传播奇遇,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摄影作为一种“后媒介”,它天然地会与其它媒介共同发出声音,展现出“后媒介”相对于传统艺术媒介更为强大的力量,它将会呈现出另一种意义上的奇遇。

    作为十周年展览的重头戏是“中国当代摄影十年”,段煜婷在展览阐释中说到:“连州摄影节十年所走过的专业历程也是我们在这里探索中国当代摄影的实践历程。现在,我们以“再造奇遇”(摄影如同奇遇——罗兰·巴特)为题,把这十年的中国当代摄影集结成一本书和一个展览,这里无意于采用历史主义的方式、用艺术史的范式来展开叙述,这个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科学却从未局限于任何单一范式,为了方便叙述,我只是按艺术家们作品的主要特点分了八个部分,这决非某种范式或流派的总结归类,且不同部分的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叉,旨在方便展开阅读。”展览将邀请2005至2014年曾经在连州参展的艺术家,按照作品的主要特点分为“现代化的景观”、“历史的某处”、“摆布与导演”、“传统的回溯”、“私密的观看”、“身体与身份”、“语言的实验”、“摄影作为后媒介”八大部分,围绕处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剧变十年的“中国当代摄影”展开探讨。

    而海内外个展部分将秉承连州一贯关注青年摄影师的态度,力邀请新人展示作品。当中有今年在欧洲备受瞩目的瑞士摄影师杨·明葛(Yann Mingard)带来的关于人类资源库的记录——珍贵跨学科摄影作品《储存》;南非著名摄影师彼得·雨果(Pieter Hugo)探讨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记录训兽人的作品《鬣狗与人》。也有来自荷兰的摄影师杰普·希仁(Jaap Scheeren)探索人与自然,宛如童话故事般的叙述影像《三支玫瑰·九只渡鸦·十二个月份》;以及因创造了一种模仿资讯热销杂志的摄影风格的个人语言方式而走红国际摄影界的意大利摄影师卡洛斯·斯珀托诺(Carlos Spottorno)也将带来他的著名“假杂志”作品《金猪四国》(PIGS)。除了对年轻摄影师的挖掘,本届展览亦将展示已封存近七十年、从未被公开的二战图片——来自曾在《生活》杂志工作的90岁高龄摄影师约翰·莫里斯(John G·Morris)的作品《法国的某处》。专题展中的“两个照相馆””——《雅顾照相馆》和《阿富汗盒子照相馆》将会是一个体验式的互动展览。前者是巴黎雅顾影楼记载上流社会的魅力和神话,后者是通过简陋木质照相机记录游走在底层的市井肖像,两个极端社会阶层的对比影像,或许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备受关注的十周年大师展部分,适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两国经济文化事务频繁交往之时,我们将特别推出素有“摄影界莫扎特”之称的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的大型回顾展,拉蒂格在中国摄影界拥有众多的粉丝,无论是普通爱好者还是许多份量级的摄影家都喜爱他的作品,这是大师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地展示。另外,另一个摄影大国德国的看家大师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的原作也将在今年摄影节展出,连州摄影节在十周年之际特别推出的这两位大师也体现了策展人的专业用心,相信摄影爱好者们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在本届摄影节上,由艺术总监段煜婷、学术主持鲍昆以及毛卫东、刘铮、杨长虹、曾翰、施瀚涛等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发起的“低价艺术品原作”概念的影像集市——“买得起的摄影”将在连州正式亮相,这是国内首次利用民间艺术机构发起和作者自由交易的方式,以此补充眼下“收藏”所未及的空白、让中国摄影的消费与收藏市场更多元化、扩大摄影作为数字时代艺术品的普及及影响力,以此进一步帮助摄影家的创作并进而推动中国摄影的进一步良性发展。让买得起的真正的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把购买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也能带动现有的摄影画廊市场的势头。现场除了能买到低价位的艺术原作外,还有各种丰富的活动,如摄影书签售会及专题讲座等。

    此外,适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摄影之城”的连州市将在本届摄影节期间与摄影发明者尼埃普斯的故乡,被称为“摄影发明地”的法国勃根第的沙隆市签订结为友好城市的备忘录,法国文化部为彰显法国为世界摄影做出的贡献在沙隆建立了“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今后连州市将与沙隆市展开摄影艺术方面的深入合作。此外,经过十年摄影节的专业储备,连州将在十周年之际启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博物馆的建设,名为“连州·中国当代摄影博物馆”也将于摄影节期间举行启动仪式,为了筹备一个能达到国际化专业水平的摄影博物馆,连州已聘请“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弗朗索瓦·萨瓦尔先生担任“连州·中国当代摄影博物馆”的馆长、摄影节总监段煜婷女士担任馆长,这将是连州未来在中国摄影史上另一段奇遇的开端!



201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发言


参展艺术家代表刘铮、王庆松、张大力及年展学术主持鲍昆(左起)


参展艺术家代表刘铮发言


 
摄影节开幕周部分公众活动
国际影像专家见面会
    本届摄影节将延续“影像专家见面会”(Portfolio Review)的国际惯例,邀请来自海内外著名艺术机构的策展人、出版人、摄影收藏家、摄影评论家等在摄影界具有相当影响力专家组成强大的团队,为参加的摄影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提供艺术创作上的专业点评和职业规划,为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建立平台,同时提供国内外展览、画廊代理及出版机会。
 
“买得起的摄影”影像集市
    全国首个提出“低价艺术品原作”概念的影像集市,利用民间艺术机构代卖或作者自由交易的方式,颠覆“收藏”概念,把购买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新理念。现场除了能买到低价位的艺术原作外,还有丰富的相关活动,如摄影书签售会及专题讲座等。
 
特别艺术项目:幻灯放映会
   本届摄影节邀请了学术界重量级策展人和艺术家现场与观众交流探讨摄影,同时播放精彩艺术家作品幻灯。出席的嘉宾阵容强大,分别有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弗朗索·萨瓦尔先生、瑞士摄影师扬·明葛(Yann Mingard)、荷兰摄影师杰普·希仁(Jaap Scheeren)、意大利摄影师卡洛斯·思珀托尔诺(Carlos Spottorno)、台湾著名艺术家沈昭良等。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14
LIANZHOU FOTO FESTIVAL 2014
 
年展主题:再造奇遇
Curatorial Theme: Staging Encounters
 
十周年特别展:中国当代摄影十年2005-2014
10th Anniversary Special Exhibition: Ten Years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n China 2005-2014
 
时间:2014年11月21日至12月22日
地点:广东·连州
Time: Nov.21st~Dec.22nd,2014
Venue: Lianzhou,Guangdong
 
艺术总顾问:杨元惺
展览总顾问:栗宪庭
艺术总监: 段煜婷 
年度学术主持:鲍昆
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朱大可
策展人:
段煜婷                                    
罗伯特·普雷基 (美国)
弗朗索·萨瓦尔(法国)
玛蒂妮·雅斯提尔(法国)
毛卫东
章翔鸥
施瀚涛
吴毅强
杜曦云
米歇尔·菲利普(法国)
尚  陆(法国)
成国琴
 
 
策展人简介
 
段煜婷
作为中国当代摄影的重要策展人,段煜婷女士长期致力于中国当代摄影的策展、传播,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重要摄影奖项评委及多个国际重要摄影节的策展人。2000年编著大型纪实摄影丛书《中国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选为中国大师班成员参加为期3年的学习;2005年发起、策划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项目;2005年底被评为“2005中国摄影十大焦点人物”;2006年5月“中国摄影五十年”大型回顾展特约策展人;2006年11月受邀担任德国柏林摄影节评委;2007年1月受邀担任法国巴黎摄影双年展中国部分策展人;2007年英国伯明翰摄影节大师评审会评委;2007年德国柏林摄影节大师评审会评委;2008年4月首届希腊摄影双年展评委;2008年5月柏林摄影节评委;2008年6月,北京摄影季论坛发言人:2009年5月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2009年-2010年南方短片节评委;2010年6月瑞士日内瓦摄影节评委;2010年7月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评委;英国 Prix Pictet 摄影奖提名人;2012年莫斯科摄影双年展策展人;2012大邱摄影双年展评委;2012丹麦摄影三年展评委;哈苏摄影大师奖中国区提名人;2014欧洲新摄影论坛专家;2014美国休斯顿摄影双年展专家见面会评委;2014年阿根廷摄影节策展人。
 
年度学术主持:鲍昆  
策展人,摄影批评家。1953年出生于北京。  
1997年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黄河》策划人。2002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会理事。2003年任中央电视台摄影栏目《瞬间世界》执行主编。2004年任武夷山国际摄影周策展人。2005年任桂林国际摄影节策展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评委。2006年在宋庄美术馆策划《天地间——现实主义的记忆》摄影展。2007年3月被《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为年度最重要摄影人物,任第二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和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任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任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2008年担任第一届北京摄影季艺术总监,任第八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
2013年任第十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学术主持。
 
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朱大可
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小说及随笔作家。
朱大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是当时先锋文化的重要代言人。持续二十年影响中国思想界,深入介入当代中国的文化热点和时事,并以新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话语方式见长,在中国文化界负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业内认为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和文化界,足与李泽厚、刘再复、刘晓波等人齐名。2006年9月号的《凤凰生活》杂志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朱大可以“中国文化守望者”的身份入选,与余秋雨、李敖、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朱大可因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深刻,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批评文字,被许多人称作“朱语”,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多年来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喜爱和模仿。因为这些打磨了三十年时间的语言钻石和独特的言说方式,他和他的作品甚至被拥趸们认为具有“像先知般绝世而独立”的祭司气质和预言功能。其代表性著作有《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逃亡者档案》、《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大型文化年鉴,目前已经三卷)等。
 
罗伯特·普雷基   Robert Pledge
19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52年迁居法国巴黎。主修西非语言和人类学,以非洲研究专家身份踏上记者生涯。后成为视觉艺术杂志《伸缩镜》(Zoom)的编辑,并于1976年担任伽马图片社美国办事处主编。1976年,与美国摄影师大卫·伯内特在纽约共同创办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曾主编出版多部图书,自1988年来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策划过众多摄影展并多次担任评委,包括荷赛大奖、美国尤金·史密斯基金会人道主义摄影奖。现居住于巴黎和纽约,并频繁往来中国。
 
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常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我是在斯大林去世后的一年出生的,我出生的前几个月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法国刚刚战败,所以这就暗示了我的双重身份:我是一个反斯大林主义者,也是一个反殖民主义者。
我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学习研究以及在七十年代的政治运动经历都还不足以让我胜任博物馆馆长的职位。
但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根据左派人士(如今他们都已当权)的意愿,我整合了博物馆的馆长体制。从各方面考虑,使我的职业实践得以成形的事物多是我在大学校园内外学到的东西。马塞尔·莫斯向我展示了艺术市场的运作方式,P·布迪厄尔让我对业余摄影有了新的看法;鲍德里亚教给我符号的政治含义,而布尔加克夫自然在卡尔·马克思之后找到了定位。
如今,我认为第一个业余摄影师堪称为无政府主义者,因为他们有点接近《寄生虫》(帕索里尼导演的一部影片)里的特征。当我沉浸在贾克梅里的摄影作品中,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那一刻仿佛能飞起来。然而说到底,我不过只是一个不称职的人类学家,遗失在博物馆漫长的长廊里。
 
米歇尔·菲利博  Michel Philippot
米歇尔·菲利博作为特约记者为西格玛图片社工作了十年,并曾担任伽玛图片社的图片编辑,与Globe Hebdo、L'Événement du jeudi、VOD以及《世界报》等多家杂志社合作。目前是一位独立的策展顾问。
 
毛卫东
196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现生活、工作于北京。1988-2009年,在国营单位任职。自1995年开始从事艺术文献的翻译工作。2009-2014年任职于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前专门从事摄影理论和史论书籍的翻译出版工作,并创办独立摄影文论期刊《摄影文论丛刊》。翻译出版的摄影译著有:《如何判断摄影作品的真实性》(香港摄影文库出版有限公司)、《针孔摄影:从传统技法到数码应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摄影展览指南》(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摄影对话录》(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暨香港摄影文库出版有限公司)等。
 
杜曦云
著名策展人,视觉文化研究者。1978年生,本科学油画,硕士读美术理论。对视觉作品敏锐准确的判断力,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视,是他的鲜明特点。他策划了很多大型当代艺术展,并有很多犀利的文章广为传播。曾主编过《美术焦点》、《艺术时代》、《德美艺刊》等专业刊物,也曾发起和组织备受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金酸莓评奖”,近年来还担任《成都商报》艺术专栏主笔、《中外对话》的艺术撰稿人等。面对当下艺术界基本常识的混乱,他不断回到原始出发点,澄清基本常识。他强调在国际视野、当代文明的背景中判断中国当代艺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中界定文化。
 
章翔鸥
笔名大门,1975年出生于温州。摄影师、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览总监。
2004年,武夷山国际摄影周获人类摄影进步奖;2006年参加宋庄美术馆开幕群展“天地间——现实主义的记忆”;2009年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获十大策展人奖;2009年—2013年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策展人;2012年,济南摄影双年展展览总监;2013年,今日美术馆“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展览总监。
出版:2003年《眼睛的立场》, 2009年《梦开始的村庄》
 
尚  陆 Jean Loh
法籍华裔,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索邦大学硕士,国际摄影策展人,上海比极影像画廊艺术总监,美国穿越亚洲摄影杂志编辑委员,美国露西基金会露西摄影金像奖提名委员。主要策展:马克·吕布回顾展中国14个城市巡回展《自觉的瞬间》。2013年大理摄影节《东西大理》11人展,2011-2013年缅甸仰光国际摄影节大赛评委,策划《杰出的女人》、《中国污染》展,《巴黎雅顾影楼和肖像艺术》讲座。 2008年柬埔寨金边国际摄影节策展《内像》,2012年王淋《流浪的郁金香》。2011年意大利亚历山大利亚双年展策划中国摄影家联展。2010-2012年北京草场地摄影季专家见面会专家。
 
施瀚涛
著名策展人,现任瑞象馆执行馆长。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营销发展组总监;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政策研究"硕士;中国首家专业摄影画廊——“原点画廊”创办人;2005年获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摄影策展人奖;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并有大量艺术评论及翻译发表。
 
吴毅强
浙江大学美学与理论批评研究所博士,新浪品图专栏作家、青年艺术批评家、青年学者,四月风影像文化网资深评论员。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批评和研究、影像文化批评。近两年来密切关注摄影领域,将摄影放入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综合考量,并就摄影与社会、摄影与文化等议题展开研究,论文发表于《艺术时代》《艺术当代》《中国摄影》和《中国摄影报》等杂志报刊。


成国琴
1966年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郑州大学电子工程系,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服务业管理,2001年在北京大学进修艺术与美学史。2004年起在北京798从事策展和画廊经营,曾为中、美、德、法、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内外艺术家策展,并与多个驻华使馆合作。2007年与薄云共同策划2007大连达沃斯经济论坛之主场中国艺术家群展;2011年策展巴塞尔文化博物馆《On Stage》摄影部分;2011年被聘为英国机构《付得起的艺术品》艺术顾问之一;2012年作为联合策展人代表北京798在台湾的当代艺术区策划798艺术群展;2012年被聘为798艺术区艺委会主任成员;2013年大理国际影会与姜健共同策划美国艺术家Bernard的《梦露早期摄影展》。2013年作为连州国际摄影策展人之一,策划《鲁宾斯坦和姜健摄影对话》展览获得中国优秀摄影策展奖。2014年上海艺术影像展首次将德国摄影大师奥古斯特·桑德的作品带入摄影博览会,联合策展——桑德和姜健的对话展。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广东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清远市人民政府 / 连州市人民政府 /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广州无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广东省外事办公室
艺术传播合作机构:杨青工作室
出版合作机构:人民邮电出版社
首席合作媒体:腾讯
门户网站支持:新浪图片
协办媒体:
新浪微博 / 网易新闻 / 搜狐摄影 / 凤凰网 / 手机腾讯网 / 艺术中国 / 中国新闻网 / 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 / 中国摄影 /
深度合作媒体:
生活月刊 / 新视线 / 周末画报 / 芭莎艺术 / GQ智族 / 外滩画报 / 人物 / 南方人物周刊 / 南都周刊 / HI艺术 / 艺术时代 / 艺术银行 / 画廊 / 艺术汇 / 艺术客 / 中国摄影家 / 摄影世界 / 摄影之友 / 大众摄影 / 数码摄影 / 广州日报 / 北京商报 / 中国摄影报 /  中国新闻网 / 金羊网 / 雅昌艺术网 / 99艺术网 / 中国艺术新闻网 / 蜂鸟网 / 色影无忌 /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 佳友在线摄影网 
支持媒体:
新华通讯社 / 人民日报 / 中国日报 /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文化报 / 北京青年报 / 新京报 / 京华时报 / 光明日报 / 东方早报 / 第一财经日报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周末 / 新快报 / 信息时报 / 香港文汇报 / 深圳特区报 / 深圳晚报 / 深圳商报 / 清远日报
中央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南方电视台 / 广州电视台 / 清远电视台
ELLE世界时装之苑 / 三联生活周刊 / Vista看天下 / 新周刊 / 青年视觉 / 当代艺术 / / 当代艺术与新闻 / 艺术世界 / 艺术界 / 美术文献 / 人民摄影报 / 人民画报 / 收藏投资导刊 / 收藏与拍卖 / 生活艺术地图
环球网 / 中国网 / 艺术国际 / 墙艺术 / 今日艺术网 / 艺术圈 / 好戏网
海外媒体:
法国:艺术知识 / 今日艺术 / 艺术电台 / 欧洲摄影 / 法国文化 / 影像 / 巴黎 / 纽约时报 / 世界报 / 艺术 / 人道报 / 费加罗报 / 艺术现实 / 法国航空 / 法国Photographie.com 杂志 / 艺术日报 / ELLE / 摄影之眼
美国:光圈 / 美国艺术 / 国际先驱论坛报 / 纽约时报 / 时代周刊 / PDN / 设计艺术 / 文汇日报联合国局 / 人民日报联合国局 / 艺术和艺术市场 / 侨报 / 世界日报 / 华语电视
瑞士:巴赛尔报 / 国际周报 / 时报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 徕卡世界 / 德国第二频道 / Stern
英国:英国广播公司 / 四频道 / 每日电讯 / 英国摄影 / 泰晤士杂志
比利时:玛丽嘉尔 / Soir晚报 / 艺术新闻
意大利:Corriere della Sera / 生活杂志
西班牙:艺术 / 摄影 / 西班牙电台
 
 
展览
 
国内展览
一、  十周年特别展:
再造奇遇·中国当代摄影十年
 
策展人:段煜婷
1. 历史的某处
阿斗《沙马拉达》
冯立《白夜》
封岩《纪念碑》
严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游莉《寂静的纬度》
李政德《新国人》
刘立宏《土地系列》
王远凌《十八梯》
罗明义《青年路上的人们--迷失的欲望》
李宇宁《微光》
黄庆军《家当》
彭杨军《脸基尼》
田野《静穆四合》
骆丹《北方南方》
姜健《孤儿档案》
木格《尘》
莫毅《我的邻居》
张晓《海岸线》
成文军《太阳照常升起》
张克纯《北流活活》
邵译农/慕辰《大礼堂》
渠岩《空间系列》
丘《纪事》
 
2. 现代化的景观
姚璐《遮蔽与重构--姚璐新山水》
缪晓春《新都市现实》
翁奋《看鄂尔多斯》
曾力《北京照片》
王国峰《朝鲜2012》
王久良《垃圾围城》
卢广《被污染的风景》
杜子《瘢痕》
王川《燕京八景》
郑知渊《上海面目》
杨泳梁《希腊》《人造仙境II》
金江波《经济大撤退》
许培武《中国风景--我之游历河山》
颜长江/肖萱安《归山》
线云强《天下》
倪卫华《风景墙》
常河《过敏症》
罗永进《夜巡》
迟鹏《西游记》
 
3. 摆布与导演
王庆松《跟你学》
王宁德《某一天》
韩磊《韩磊:2005-2014》
邢丹文《Wall House》
陈晓云《直角转弯》
李洁军《爱斯基摩行动 》
区志航《那一刻》
李郁/刘波《戊子己丑霹雳火》
董钧《模特》
戴翔《清明上河图》
刘勃麟《城市迷彩》
马良《西游记》
伊德尔《金色童话》
 
4. 传统的回溯
塔可《诗山河考》
邵文欢《失踪的图像系列--暮生园之六》
邸晋军《戏班》
魏壁《梦溪》
路泞《漫步至2014》
 
5. 私密的观看
张海儿《女性肖像系列》
刘一青《初心》
林志鹏《NO.223》
慕容拖鞋《漂流欲是》
任航《无题》
 
6. 身体与身份
蒋志《悲歌系列》
庄辉《一个封面的诞生》
鸟头《千秋光》
陈哲《可承受的》
孟瑾/方二《爱情宾馆》
洪浩《我的东西》
黎朗《父亲1927.12.03-2010.08.27》
张巍《人工剧团》
李朝辉《大体》
戴建勇《麻痹摄影》
杨长虹/曾翰《叫魂》
 
7.语言的实验
孙彦初《半张纸,一个句子 》
孙略《停顿的虚像》
李俊《物影》
蒋鹏奕《幽暗之爱》
 
8.摄影作为后媒介
张大力《视觉机器》
刘铮《自拍》
苏文《北京银矿》
 
 
二、  个展
策展人:章翔鸥、杜曦云、施瀚涛、毛卫东、吴毅强、郑梓煜
翁乃强《群众》
徐勇《朋友肖像》
刘张铂泷《实验室》
朱岚清《负向的路程》
司马媛《第二性》
唐晶《美丽新世界》
何悦《桃花源》
高源《摇滚十年》
武小川《关中考》
俞西奇《溪山行旅图》
张立洁《冰桶人生》
谢爱军《慢》
杨晨《离去》
张辉《社火》
赵荣荣《胖女孩》
卢笛《红线》
王巍《世界的另一面》
博尚《连州·自拍》
肖睿《监控》
吴鼎《实在的维度》
许志锋《安全》
辛冈《默剧》
张小船《严禁“严禁”》
朱锋《镜子》
陈卓《匿》
吴迪《尘浮于世》
梁建勇《太行人家》
李志国《众生》
郭现中《中国囚徒》
金海岸《钢的城》
 
 
国际展览
 
一、       大师展
雅克·亨利·拉蒂格《拉蒂格在户外》 策展人:玛蒂妮·雅斯提
 
二、       个展 
策展人:段煜婷
扬·明葛《储存》
彼得·雨果《鬣狗与人》
卡洛斯·思珀托尔诺《金猪四国》
杰普·希仁《三支玫瑰,九只渡鸦,十二个月份》《全色系假花》
布莱德·谭金《屋顶》
罗杰·埃伯哈德《古坟》
 
策展人:毛卫东、米歇尔·菲利博
米格尔·索勒 - 罗伊格《逻辑歧义》
保罗·帕尔马《超越光芒》
瓦迪姆·古斯切《文化宝藏》
维多利亚·索罗切斯基《沉默的对话》
许永扬《中国式的愿望》
徐晓晓《冠军秀》
沈昭良《舞台》
吴真铃《笑》
刘卫《此》
李承勳《整容》
帕特里夏·莱 - 多西《跌宕人生》
彼得·罗威金《牙买加》
阿丽雅·乎迪亚莉安《旅程》
 
三、       专题展
约翰·G·莫里斯《法国的某处》 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
 
奥古斯特·桑德与姜健摄影展《时代的肖像》 策展人:成国琴
 
两个照相馆——《雅顾照相馆和阿富汗盒子照相馆》
卢卡斯·伯克 和 肖恩·弗利
策展人:尚陆、毛卫东
 
奥里维耶·库勒曼《他人》 策展人:弗朗索·萨瓦尔
 
《魔镜:南美六人展》 策展人:章翔鸥
艾多·蒙特罗《感官的自拍照》
佛罗伦西亚·布兰科·丘图克《相片画》
海伦·左特《失踪》
索尔·米拉利亚《不对称》
蒂亚戈·科埃略《市场营销》
罗伯托·费尔南德斯·伊瓦涅斯《不确定性之山》《时代精神》
 
 
学术委员会 (排姓氏首字母排序)
 
年度学术主持:鲍昆           著名学者、影像文化评论家
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朱大可   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文化评论家
 
安德烈亚斯·穆勒        欧洲摄影杂志出版人兼总编、摄影师
安  哥                   著名摄影家、策展人
鲍  栋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贝蒂·思吉尔斯卡        丹麦影像艺术中心策展人
查尔斯·特劳巴           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系主任
陈卫星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陈小波                   新华社领衔编辑、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高若乐                   法国VU图片社艺术顾问,策展人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纽约国际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
邓启耀                   人类学家、 广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段煜婷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监
艾曼纽·德科泰斯        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樊  林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批评家
费大为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冯  原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城市与公共艺术学者
弗朗索·萨瓦尔           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
弗雷德里克·鲍德温       休斯顿国际摄影节创始人、委员会主席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
格里·伯格              摄影评论家、获ICP“写作无限奖”
龚  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世界》总编
顾  铮                   摄影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
郭力昕                台湾学者、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胡武功                   摄影批评家、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黄  文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高级编辑、批评家
矫  健                   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
晋永权                   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
乔舒亚·庄               耶鲁大学美术馆摄影助理策展人
克莉斯汀·科恩          丹麦摄影中心总监、艺术史学家
里奥·罗宾芬             摄影策展人、评论家、摄影家
李  媚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
刘香成                   著名摄影师,荷赛奖评委
李树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所长、批评家
刘香城                   著名摄影家、荷赛资深评委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彼得·普夫伦德           瑞士摄影基金会总监、策展人
皮道坚                  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邱志杰                   策展人、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
罗伯特·普雷基           摄影策展人、联系图片社创始人
舒  阳                   西安美术馆执行馆长、批评家、策展人
苏珊·克丝玛丽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策展人
薇姬·戈德堡             美国著名摄影文化评论家、作家和策展人
王保国                  《中国摄影家》杂志副总编辑、摄影评论家
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王南溟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温迪·瓦曲丝            休斯顿国际摄影节创始人、策展人
闻丹青                   《中国摄影》杂志总监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海外嘉宾:
弗朗索·萨瓦尔(法国):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
罗伯特·普雷基(美国):摄影策展人、联系图片社创始人及总裁
弗雷德里克·鲍德温(美国):休斯顿摄影节创始人之一,主席
史蒂文·埃文斯(美国):休斯顿摄影节执行总监
彼得·普夫伦德(瑞士):瑞士摄影基金会总监、策展人
玛利亚·路易丝·希尔特-提森(荷兰):席尔特出版社经理,希尔特出版社画廊负责人
拉尔斯·威鲁麦特(德国,现居瑞士):图像顾问、策展人
延斯·弗里斯(丹麦):欧登塞摄影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玛丽-皮埃尔·莎缇(法国):法国《6mois》杂志主编
宋秀钟(韩国): 韩国首尔摄影博物馆高级策展人
吉勒·勒克吕克(法国):VU图片社总监
米歇尔·菲利博(法国):策展人、图片顾问
凯萨琳·菲利博(法国):法国凯萨琳·菲利博传媒机构负责人
阿涅·格雷瓜尔(法国):《Photo》杂志主编
碧姬·派隆(法国):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egardez - Voir节目主编
玛德琳·佩尼(英国):星期日时报杂志图片编辑
玛丽 奥德莱 布鲁利(法国):《ELLE》杂志资深图片编辑
索菲·伯纳德(法国):《图片》杂志主编
文森特·马尔西亚西(法国): 《The Eye》杂志主编
薇若妮卡·普拉丝诺(法国):《The Eye》杂志记者
威廉·考恩霍白(美国/德国): 独立策展人、记者
卡洛斯·思珀托尔诺(意大利):摄影艺术家
杰普·希仁(荷兰):摄影艺术家
扬·明葛(瑞士):摄影艺术家
克里斯蒂娜·吉拉德(美国):收藏家
吉尔斯·普拉特雷 (法国) :索恩河畔沙隆市市长(特别嘉宾)
 
支持单位:
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青年摄影家协会、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栗宪庭电影基金会、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巴黎摄影月刊、休斯顿FotoFest摄影节、英国摄影家画廊、莫斯科摄影双年展、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德国摄影家协会、欧洲摄影之家、玛格南图片社、巴黎国际摄影双年展、俄罗斯国际摄影节、伦敦摄影师之家、亚洲影艺联盟、英国皇家摄影协会、孟加拉Drik图片社、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VU图片社、埃娃摄影师、美国波士顿Robert Klein Gallery画廊、欧洲艺术家组织、法新社、美国堪萨斯大学、美国麻省大学Lowell分校、O'Connor 工作室/ O'Connor Studio、澳大利亚FotoFreo摄影节、伦敦NB Pictures图片社、纽约John Stevenson Gallery画廊、美国摄影评论档案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英国 PhotoSwap、美国休斯顿美术馆、英国Chris Boot图书出版有限公司、西班牙摄影节、英国Rhubarb-Rhubarb摄影节、英国Seeing the Light、意大利Grazia Neri图片社、法国国家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法国Tendance Floue图片社、法国Les Filles du Calvaire画廊、联系图片社、柏林WiE Kultur文化传播中心、新华社驻北美总分社
 
特别鸣谢
广州无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