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

2014-12-19

    12月14日下午两点,“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讲座,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艺术世界、假杂志主办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
    本次活动三影堂邀请杨圆圆和栾志超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出发,谈谈她的创作方式,探讨图像挪用的概念,以及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历史和发展。
    挪用进入艺术创作的领域,其历史已经源远流长。不论是艺术家杜尚、安迪·沃霍尔,还是主要以摄影为创作媒介的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 沙莉·列文(Sherrie Levine),或是在影像领域有诸多实践的哈伦·法洛基(Harun Farocki),挪用这一创作方式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他们的创作为我们揭露了图像被操控的可能性。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图像的获取也没有了门槛和限制。在这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择和呈现图像就成为了艺术家关注的重点。在最新作品《在克拉科夫的十日》中,杨圆圆创作的是一本介于旅行笔记和手札之间的书。她运用快照、手记以及收集的老照片,挪用电影截图和文本资源,在书中编织出一条模糊而开放的叙事。

 
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
访谈现场。

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
杨圆圆在新作上签名。

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
最新作品《在克拉科夫的十日》,杨圆圆创作的是一本介于旅行笔记和手札之间的书。

开放的图像--从《在克拉科夫的十日》谈起
现场观看新书。

 

嘉宾介绍:

杨圆圆,生于1989年,目前工作居住于北京。她于2013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的摄影本科学位。她的艺术实践包含多样的形式,以摄影为主,同时也跨越录像、表演、文字等形式。她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参展与发表,包括伦敦、纽约、多伦多、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杨圆圆于2014年获得Bloomberg New Contemporaries的提名;2013年被选为Magenta: Flash Forward摄影奖的英国获奖人之一;并于2012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了美国特尼基金奖和英国Bar-Tur摄影奖。在创作实践之外,杨圆圆也致力于艺术写作,她目前也是《艺术世界》杂志的编辑。‍

栾志超,生于198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研究专业,目前就职于《艺术世界》杂志,长期从事艺术类的写作、批评、翻译和策展实践,以及艺术机构出版物的编辑工作。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