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2015-10-27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好的照片是会讲故事的,而每一组照片的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摄影师或许就是借助摄影的力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故事呈现出来。2015年10月26日下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www.photoint.net)主办的《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观赏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播。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编辑苏月斫主持。本次展映的作品来自中国、孟加拉、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这些作品都是摄影师真实的内心写照。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现场放映作品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主办方为获奖影友颁发证书

 
    第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的影像故事,中国摄影师邢磊的《江国寂寂》,以镜头前的现成物来追溯记忆中的原风景。孟加拉摄影师Shahria Sharmin的《叫我Heena》,反映了“中性人”人的生活状态。日本摄影师Mitsu Maeda的《我的回忆》,记录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的日常生活。孟加拉摄影师Sarker Protick的《当下》,用细节记录了摄影师祖父母的生活。日本摄影师Kazuhiro Yokozeki的《日本的单亲父亲家庭》,研究了单亲父亲家庭是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
    另一部分作品则是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孟加拉摄影师Farhad Rahman 的《海岸之歌》,记录着海洋的变化和海岸上生活的居民的变化。中国摄影师华伟成的作品《尘末》反映的大多是些不为人所注意或即将消逝的事物。中国摄影师张锦旗的摄影作品《雾色》反映了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重庆人们日常状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蒋磊磊用手机拍摄的看起来零碎的生活片段也充满着情感故事。
    Homayra Adiba是孟加拉的另一位摄影师,他的作品则是表现屋顶上的故事,达卡城的屋顶以及屋顶之下生活着的人们的故事。千龙网摄影记者王自彬的《如此这般》表现出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某种共性。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吴涛的《日常》记录着日常的片段,碎片也好,日常也罢,都是值得被纪念的。旅法艺术家胡嘉兴则用一组影像《灵山》记录着家乡的故事,照片里的人对山与水的凝视,就成了作者对故国的回望,也成了对自我灵魂的追问。
    菲律宾摄影师Geric Cruz 的作品《右边第二颗星星》用影像记录着孩子们之间的记忆,Muhammad Fadli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的摄影师,他的作品《被遗忘的小岛》记录着横跨印尼班达海(Banda Sea)中部鲁恩岛的发展变化。来自中国的摄影师贾锦新,则以一组佛教题材的摄影作品《十方众生皆成佛》赢得观众的喜爱。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生黎晨驰带来的是一组用4x5相机拍摄,并手工放大的银盐照片《I see what I see》,整组作品有两条线索,即在自然中直接截取的景物和经过摄影师蓄意谋划的场景。摄影师将现实中原始事物的物质性抽离,进一步表现由直观的视觉体验所释放的力量。Sheila Zhao目前主要在亚洲各地进行纪录片以及专题拍摄,他的作品《Komorebi》表现出她对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表现力。印度尼西亚摄影Rony Zakaria《人、山脉和海洋》,录了印度尼西亚人生活中的两个主要元素:山脉和海洋。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中国摄影师余姚瑤拍摄的为2012年至2014年期间拍摄身边的一些同龄人,选择其中一些命名为《container》。
    此次幻灯观赏会是第三次举办,之前分别在贵州摄影节和大理摄影节期间展播,均获得热烈反响。
  (投稿邮箱 :collect@vip.163.com)(文/张双双    摄影/吴承欢)
 
部分作品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Geric Cruz(菲律宾)《右边第二颗星星》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王自彬(中国)《如此这般》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张锦旗(中国)《雾色》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Farhad Rahman(孟加拉)《海岸之歌》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邢磊(中国)《江国寂寂》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Mitsu Maeda(日本)《我的回忆》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胡嘉兴(中国)《灵山》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亮相中华世纪坛
Rony Zakaria(印度尼西亚)《人、山脉和海洋》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