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以下简称连州年展)将于2015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在广东连州举办。近期,连州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召开,组委会详细介绍了2015连州年展的情况。
站在十年之后的新起点上,连州年展将2015年的主题定为“扩张的地域”,将话题引向人类无序的扩张。相关主题展由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资深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策划,他将焦点集中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人口流动和移民潮,继而带来的社会变化。菲利普斯选取了2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作品,关注和探索地域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世界不同地区之间日趋紧密的互相联系,以摄影师独有的创作方式表达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复杂的联系。主题展将会展出当今南非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盖•蒂利姆(Guy Tillim)的《帕特里斯•卢蒙巴大道》,还有华裔摄影师郑玮玲、庄吴斌、王岩、黄东黎,旅美中国摄影师张文心,法国摄影师安东尼•布鲁(Antoine Bruy),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戴斯勒•科斯塔(Joseph Desler Costa)等人的作品。
今年连州年展的两个大师展也颇受关注。一个是玛格南图片社主席,国际知名摄影师、策展人马丁•帕尔(Martin Parr)的《讽刺家》。马丁•帕尔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摄影语言,他的镜头从英国的海滨消费文化入手,剥开一层层的时代外衣,揭露出消费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丑态。策展人苏文从马丁•帕尔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创作的《常识》《小世界》《最后的度假胜地》等六组系列作品中精选出佳作展出。同时,连州年展还将展出马丁•帕尔和鲁小本&泰斯共同策划的“中国摄影书展”,透过中国摄影师的镜头,向观众呈现现代中国的复杂场景。
另一个大师展是已故瑞士摄影师瓦尔特•博斯哈德(Walter Bosshard)的《一个瑞士人眼中1930年代的中国》。瓦尔特与卡帕同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进行摄影报道。不同的是,瓦尔特早在1930年代初就居住在中国长达十年之久。时任瑞士新苏黎世新闻社记者的瓦尔特先后于1938年和1947年两次来到延安和解放区采访,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在1938年成为了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欧洲记者。他用镜头记录下当时的时代面貌,诸如国共合作时期抗战现场、国民政府、宋氏家族等特有的历史时刻。
在展览的整体架构上,今年的连州年展也做出了大幅度地改革,加大了国际部分的比例,从过去的40%增加到70%,今后也将更多地介绍国际当代摄影的多重面貌。在谈到这一改革时,连州年展总监段煜婷女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摄影展事的增多,一方面是表面上的摄影繁荣,而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很多展览和活动重复展示有限的摄影师作品,使得本来就刚刚起步的摄影师们的创作出现更加浮躁的状态。此次缩减国内部分展览,就是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保护中国当代摄影的创作水平和质量,让艺术有时间更好地沉淀和发展。而对于增加比重的国家部分展览,我们不会盲目地随便拿来展出,一方面,我们会委托国际知名的、活跃的策展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推荐优秀的当代摄影师和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会主动去了解、研究区域性的摄影群体,过去我们对北美和欧洲的摄影进行了很多展示,下一步我们会策划南美地区和邻国日本的区域性展览。”
个展部分有毛卫东、舒可文、弗朗索•萨瓦尔、米歇尔•菲力博等人策划的《柯达广告牌》、张晓《关于故乡》、张玉明《存在与呈现》、李碧刚《花坡上》、肖全《我们这一代》等优秀作品。此外,展览开幕周期间,还有“国际摄影讲座”、“国际影像专家见面会”、“‘买得起的摄影’影像集市”、“特别艺术项目:幻灯放映会”等活动。
大师展:马丁•帕尔《讽刺家》
比萨,意大利,1990年,选自《小世界》。 摄影:马丁•帕尔(©Martin Parr)
新布赖顿,英格兰,1983-1985年,选自《最后的度假胜地》。 摄影:马丁•帕尔(©Martin Parr)
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年,选自《贝尼多姆》。 摄影:马丁•帕尔(©Martin Parr)

霍恩卡斯尔,英格兰林肯郡,1995-1999年,选自《常识》。 摄影:马丁•帕尔(©Martin Parr)
大师展:瓦尔特•博斯哈德(Walter Bosshard)的《一个瑞士人眼中1930年代的中国》
宋美龄驾驶着美国提供的救护车,中国,1939年9月。 摄影:瓦尔特•博斯哈德(©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ETH Zurich /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士兵们在休息时间玩着游戏,中国,1938年。 摄影:瓦尔特•博斯哈德(©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ETH Zurich /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坐在黄包车里的母子接过一个手提袋,中国,1930年。 摄影:瓦尔特•博斯哈德(© Archives for Contemporary History ETH Zurich /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清理佛像,中国,1934年。 摄影:瓦尔特•博斯哈德(©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ETH Zurich /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主题展《扩张的地域》
选自《帕特里斯•卢蒙巴大道》 摄影:盖•蒂利姆(© Guy Tillim)
选自《当我躺在大地上》 摄影:西蒙•诺夫科(© Simon Norfolk)
选自《大地景象》 摄影:帕布罗•洛佩兹•鲁兹(© Pablo Lopez Luz)
选自《大地景象》 摄影:帕布罗•洛佩兹•鲁兹(© Pablo Lopez Luz)
选自《灌木地带》 摄影:安东尼•布鲁 Antoine Bruy

选自《沉没的世界》 摄影:吉迪恩•孟德尔 Gideon Mendel
选自《世上最长久的生命》 摄影:蕾切尔•萨斯曼 Rachel Sussman

选自《我的邻居》 摄影:伊万•卡申斯基 Ivan Kashinsky
选自《城池》 摄影:黄东黎 Huang Dongli
个展
选自《王国》 摄影:斯戴芬•拉弗雷 Stéphane Lavoué
选自《醒梦状态》 摄影:奥利维亚•马丁•麦圭尔 Olivia Martin McGuire
选自《醒梦状态》 摄影:奥利维亚•马丁•麦圭尔 Olivia Martin McGuire
选自《绿皮火车》 摄影:钱海峰

选自《绿皮火车》 摄影:钱海峰
选自《我们这一代》 摄影:肖全
选自《我们这一代》 摄影: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