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1年第5期

2021-05-26


封面:美国,墨化,2013年。 

摄影谢墨


目    录


卷首语

摄影的自洽

文/阳丽君



虽身处摄影界,但总能听到圈外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现在的摄影人都在拍什么?摄影活动很热闹,这些年出没出现几个像样的大家?除了老一辈摄影家,年轻一辈能在全国立得住的有哪些?作为办刊人,抛却编杂志所必须的兼容并包,个人偏好哪一类摄影?手机已成为大众普遍使用的摄影工具,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如何自处?等等。

艺术,包括摄影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艺术,总是要破除陈规,追求独创和新的表达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摄影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拍摄人物的红光亮,拍摄事物的高大全,才是符合宣传需求的。而有追求的摄影人不满足于此,他们想用手中的相机去更多的观察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探寻这复杂多变的人性、表达这多思敏感的心绪,于是他们就像报春花一般,把镜头对准了小花、小草以及恋爱的人们、普通的百姓。“四月影会”应运而生,受其影响的一批人把镜头对向了四面八方。而本刊创始人朱宪民老师,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把目光朝向了苍天厚土下的黄河百姓。那个年代,有相机何其难得,胶片何其珍贵,但朱老师却义无反顾地拍摄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勤劳淳朴、隐忍善良的普通老百姓。经过几十年的专题化拍摄,黄河百姓已成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但在当时,他也遭逢了许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这是他对当时已程式化的摄影的反叛和革新,当年的一批摄影家亦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合力开创了摄影创作的新局面。

然而,艺术总是要求新求变。当摄影家们就像一座座标杆立在纪实摄影的道路,无从超越时,后来者自然想的是如何变化和创新。他们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力量,有迅捷而简便的传播渠道,有丰富而多样的海内外资讯,他们必然要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摄影程式。我们看着他们反叛、革新、毅然、决然的身影时,我们期待量变引起质变,期待“新”艺术的诞生和新局面的打开。也许,有时我们不解、不懂,甚而迷惑,亦或看轻、批判甚或否定,然而,这些,一代代摄影人在开创之初也都经历过,变化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但变化才是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许30年、50年之后的年轻人又开始以反叛的姿态破除今天的创作程式,他们也许重新回顾摄影史,实现否定之否定,也许另辟路径,却在想象之外。

一切皆未可知,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年度中国摄影家

我想把对世界的感觉表达出来

——访摄影家谢墨

摄影  /  谢墨

采访  /  黄一鸣   李德林


世界窗

审美即生活
——访越南风景摄影师潘康

摄影  /  潘康

采访  /  高玉洁


史·论·评

2020年度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文 / 李树峰  南无哀  阳丽君


静 观

大凉山印记

文并摄影 / 梁勇



黄河故道
文并摄影 / 唐元月


乌有园

文并摄影 / 李典超



六扇屏·天鹅

摄影 / 王智

文 / 陈晓琦



放飞身心
——访旅美风光摄影师左红
摄影 / 左红
采访 / 许宝宽   李红霞


心随舞动
文并摄影 / 苏巍


角色转换的现实与超现实

摄影 / 韩菲

文 / 林路



自我寻觅
——“大瓦国”的故地重游
文并摄影 / 李东翰


青年十问

用摄影书与自己和解

摄影 / 白杉

采访 / 田相洁


影像·历史

生活的潜影

文并摄影 / 李云鸿



义乌老影像
文并摄影 / 郑运福


国家文化公园

红军长征与中国道路
——第一期长征文化考察随感(二)

文 / 鲁太光   杨娟

摄影 / 胡培新



艺 苑

《天象四神》印象
雕塑及图片提供 / 郅敏


今冬的梅
文并摄影/徐晓红


风光无限
——中艺影像学员作品选登
图片提供 / 北京中艺影像


会员佳作

旅途·风景

——《中国摄影家》读者俱乐部芜湖站会员作品


光影寻梦

多彩生活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