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封面:美国,墨化,2013年。
摄影:谢墨
卷首语
摄影的自洽
文/阳丽君
艺术,包括摄影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艺术,总是要破除陈规,追求独创和新的表达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摄影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拍摄人物的红光亮,拍摄事物的高大全,才是符合宣传需求的。而有追求的摄影人不满足于此,他们想用手中的相机去更多的观察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探寻这复杂多变的人性、表达这多思敏感的心绪,于是他们就像报春花一般,把镜头对准了小花、小草以及恋爱的人们、普通的百姓。“四月影会”应运而生,受其影响的一批人把镜头对向了四面八方。而本刊创始人朱宪民老师,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把目光朝向了苍天厚土下的黄河百姓。那个年代,有相机何其难得,胶片何其珍贵,但朱老师却义无反顾地拍摄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勤劳淳朴、隐忍善良的普通老百姓。经过几十年的专题化拍摄,黄河百姓已成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但在当时,他也遭逢了许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这是他对当时已程式化的摄影的反叛和革新,当年的一批摄影家亦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合力开创了摄影创作的新局面。
然而,艺术总是要求新求变。当摄影家们就像一座座标杆立在纪实摄影的道路,无从超越时,后来者自然想的是如何变化和创新。他们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力量,有迅捷而简便的传播渠道,有丰富而多样的海内外资讯,他们必然要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摄影程式。我们看着他们反叛、革新、毅然、决然的身影时,我们期待量变引起质变,期待“新”艺术的诞生和新局面的打开。也许,有时我们不解、不懂,甚而迷惑,亦或看轻、批判甚或否定,然而,这些,一代代摄影人在开创之初也都经历过,变化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但变化才是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许30年、50年之后的年轻人又开始以反叛的姿态破除今天的创作程式,他们也许重新回顾摄影史,实现否定之否定,也许另辟路径,却在想象之外。
一切皆未可知,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年度中国摄影家
我想把对世界的感觉表达出来
——访摄影家谢墨
摄影 / 谢墨
采访 / 黄一鸣 李德林
世界窗
摄影 / 潘康
采访 / 高玉洁
史·论·评
静 观
文并摄影 / 梁勇
乌有园
摄影 / 王智
文 / 陈晓琦
摄影 / 韩菲
文 / 林路
青年十问
摄影 / 白杉
采访 / 田相洁
影像·历史
文并摄影 / 李云鸿
国家文化公园
文 / 鲁太光 杨娟
摄影 / 胡培新
艺 苑
会员佳作
旅途·风景
光影寻梦
多彩生活
京ICP备19002733号-1 /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 电话:010-64959004 /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电话:010-64959004
杂志投稿邮箱:zgsyj@chinaphoto.net.cn
Powered by chinaphoto.net.cn Copyright © 20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