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监制:李嫣
策 展 人:薛江
展览助理:王喆、黄渼鈊
杰米展现女人的美,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不论她的模特身处任何环境或任何情绪状态,她展现的都是一种美。在我们的世界中,美可以分为不同状态,有甜蜜的美,有温柔的美,有冷峻的美,有凄凉的美等等的美。美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意向。在中国美学中美的定义其中就有一种讲法:“美在意象”。指的是审美活动建构在物理世界之外的一个意象世界。在中国古代的许多美学家,思想家看来,美并不存在一种实体化,而在于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摄影师杰米的创作过程和呈现出来的状态,以及观者的呼应,正好体现了中国的审美对“美”的定义和欣赏。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经提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邕州柳中丞马退 山茅亭记》)柳宗元的意思是说,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的参与,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 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和风景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和风景(自在之物)。或者说, 外物和风景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身就成为美的。
美在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就是后来王阳明说的“我的灵明”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也没有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那么什么是意象呢?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
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一树梅花的意象不是梅花的物理的实在,一座远山的意象也不是远山的物理的实在。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就像杰米的作品,是通过她的镜头创造出了今天我们影像中看的美。王国维说,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陶潜的菊是陶潜的世界,林逋的梅是林逋的世界,杰米的女人是杰米的世界。就像杰米所言:“我寻找一种时刻,一种我感到放逐的、不凌乱的、远离世界的…几乎像梦一样的时刻。这时照相机是完美的,以时间停滞来保持这种感觉。”正因为它们不是的实在物,而是非实在的意象世界,所以王国维说“境界 之生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意象世界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同仁们让我们投入全身心去感知属于杰米的美。
艺术家简历:
杰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大学本科,并在费城艺术大学攻读美术摄影。
商业摄影客户包括杜邦,全国足球联赛影视以及唐纳德·川普企业。
她的作品在以下刊物有刊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费城问询日报。
杰米创办了九月的月亮画廊,在那里她教授黑白摄影和暗室技术。每个月她都举办一个特别展览给小学生介绍艺术品。她想给孩子们身上灌输一种自豪感,并鼓励他们的创造力。
夏季,她指导那些贫穷的孩子们。她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教导他们去尊敬周围的事物,通过照相机的眼睛来看和欣赏不同的世界。
在此阶段,她参审了其他画廊的展览。
她在其他画廊展出的艺术作品集曾赢得过无数的奖项。多年以来,她的作品被各种不同的私人收藏家收藏。
学术活动单元如下:
第一单元:BEAUTY 美国当代青年摄影师杰米·哥顿个人作品展展
第二单元:美国当代青年摄影师杰米·哥顿摄影讲座
第三单元:美国当代青年摄影师杰米·哥顿摄影导览
第四单元:展览酒会
展览地点:中天画廊(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号楼#1601)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3日 下午 3:30
承 办: 北京田野中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