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去世10周年 蓬皮杜推出大型回顾展

2014-02-21

    

       今年是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尔-布列松逝世十周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特别推出大型回顾展,350件摄影作品、电影资料、文献等带领观众重新领略20世纪的“世纪之眼”。
 
    布列松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先锋人物,他和如罗伯特·卡帕、大卫·西蒙、威廉·范迪维尔和乔治·罗杰等人一起于1947年创建了著名的玛格南摄影通讯社。2003年,布列松95岁高龄,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巴黎成立,致力于收藏、展示他的作品,并支持摄影艺术的发展。
 
    布列松的作品以精准的构图著称,他的街头照片、意味深长的欧洲日常生活场景都非常出名。在1952年出版的第一部摄影集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
 
    对于某些人来说,布列松是个神话般的人物,他的长寿得以让他跨越时空,用镜头定格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回顾展
    时间:2014.2.12-6.9  每日11:00至21:00(周二除外)
    地址: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
    交通:11号线 朗布托站 (58m)

    一提起布列松,免不了要想到“决定性瞬间”。多少年过去了,布列松的影像精髓一直深深的埋在摄影人的心里。那么,提到“决定性的瞬间”,对你而言是概念,还是词语?
    “摄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绘画的速写,凭直觉完成,不容修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
    出生于上世纪初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190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并且被认为是新闻摄影之父。
    他的照片拥有优秀摄影作品该有的一切元素:情绪、敏感和一双捕捉决定性瞬间的眼睛。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开创了一种新形式摄影的先河。
    “对我来说,相机就是速写本,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主宰着怀疑和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为了‘赋予世界意义’,你必须通过取景器融入每张照片。这需要专注、自律、敏感和几何感。它通过经济的手段进行简洁地表达。
    摄影就要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才能集中到不断流逝的现实景象中。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会给身体和精神同时带来极大的享受。
    摄影意味着重现——几分之一秒之内的——事实及赋予照片意义的视觉形式的组织。
    摄影就是把一个人的头脑、眼睛和心放在同一根轴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希望了解更多有关布列松的作品及生活,可以访问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基金会  
    (http://www.henricartierbresson.org/)。


从布列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几何学在他的照片上发挥重大功能,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曲线、三角、圆形、方形之类,集合而构成美丽的画面,甚至成为了相框,当你在街道上散步拍照的时候,不妨多留意这些图案。


布鲁塞尔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
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
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
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要拍摄出街道自然的一面,就要学懂别惹途人注意,布列松甚至会用手巾包着相机,减少触目程度。
看过他的录像,就可以发现他拍摄时非常敏捷,又快又俐落,并且尽可能隐藏自己,
我们街拍时也可以学习,看到好的场景,就快速起拿起相机,
然后拍摄,在别人注意到你之前就完成。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
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
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
他说:“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男孩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
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 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
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
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