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如果您已经是本站会员请登录    非本站会员 请注册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专题影展

“乡土中国”摄影艺术大展——乡居•乡亲

时间:2016-07-01 12: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传统的农耕文化、农村社会形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构成等都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生态和工程移民、新型农业生产、农民工等诸多话题也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他同时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他还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本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的“乡土中国”摄影艺术大展正是旨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借助摄影的现场性、瞬间性、客观性、选择性和机遇性,用影像的方式聚焦和展现大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乡土中国,继承和发扬关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深厚历史情怀的乡土文化,促进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
分为“乡野·乡土”“乡居·乡亲”“乡情·乡庆”“乡音·乡愁”四个篇章,是全国各地150多位摄影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发现、创造,饱含深情,长年累月沉淀而来的优秀作品。为了增加历史厚度,还选择了部分上世纪中叶摄影家拍摄的作品。这些有温度、有情义的作品,全面细致地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变革、乡土文化、自然环境、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曾经存在的状态和发展、变化,每位观众都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守望田野,守望故乡,从而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珍视,在“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2年,四川省凉山地区西溪河迪落乡大山中的村寨,彝族传统住宅选址有三大特点:聚族而居、据险而居、靠山而居。摄影/李杰